撰文丨徐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来源丨解奥
距离通策医疗本周最新公告要收购和仁科技19%的股份不到两周之前,也就是2月14日晚上,通策医疗和和仁科技才刚刚公告称双方终止股份转让的交易。
上一次的交易,通策医疗从2022年5月份开始,整整准备了近10个月,准备拿出7.69亿收购和仁科技29.99%的股份,坐上控股方的位置。
这一次通策医疗卷土重来,但对收购做出了调整,收购金额变成5.01亿,也不谋求控股权,“考虑到市场的反应,希望降低投资额度,以二股东的方式战略投资和仁科技。”不过通策医疗没有放弃自己的终极目标,“保留成为控股股东的可能性。”
包括业内,都很惊讶,刚终止收购又立马重新收购,通策医疗这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同时也很疑惑,和仁科技是怎样一座金山银山,通策医疗矢志不渝非要收购不可?
上市7年增收不增利
在自我介绍上,和仁科技称自己是国内较早进入临床医疗信息化的产品服务商之一,成立至今一直专注于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目前拥有领先的技术体系、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丰富的总体解决方案和大型项目实施交付经验,能够满足大型医疗机构客户的建设需求。
根据和仁科技的披露,其客户主要是以301医院、西京医院、同济医院、华西医院、湘雅医院、湘雅二院、浙医二院等国内TOP20为主的一流知名医院,为医疗机构与医疗卫生管理及协作机构的数据采集、融合、处理、存储、传输、共享和应用提出基于自有核心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通俗说来,比如电子病历,就是服务项目之一。
和仁科技至今还没有发布业绩预告或者年报,2022年三季报披露1-9月营收3.03亿,同比降0.98%;净利润2479万,同比降29.29%;扣非净利2189万,同比降25.07%。公司方面称,这是受到疫情影响所致。
不过从和仁科技2016年上市开始,业绩上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增收不增利。
和仁科技的营收一直在逐年增长,哪怕是进入2020年以后的疫情期。但净利润和扣非净利,上市当年也就是2016年处于高位后,往后的年份即便营收再怎么增长,都没有达到上市之年的巅峰状态。
有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医疗信息化项目,建设周期一般在一年,比如某个项目是从某年的9月建设到第二年的9月完工,那么可以在开工当年确认1/4的收入,也可以提前确认一整年收入,中间调节空间比较大。
相关人士表示,医疗信息化的确是当前市场的大热点之一,但这个领域的饭也不是很容易吃。对于和仁科技2016年不到3亿的收入可以达到5000万的利润,而上市后4个多亿的收入利润才3000多万,对方表示作为一种财务操作手段,也是司空见怪。
累计计提减值超1.5亿
2016年上市之后,2018年4月25日,和仁科技公告对公司2017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321.84万元,其中应收账款坏账准备1271.57万元,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50.27万元。
2018年10月29日公告,对当年1-9月计提资产减值准备790.26万元,其中应收账款坏账准备750.36万元,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39.90万元。
此后,每年的4月下旬、8月下旬、10月下旬,和仁科技都要对上一年度、当年1-6月、当年1-9月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及核销资产做公告,一直延续至今。
如2021年4月27日公告,公司2020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3377.84万元,其中应收账款坏账准备2677.26万元、合同资产坏账准备578.68万元、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99.75万元、应收票据坏账准备-1.46万元、长期应收款坏账准备23.61万元。
2021年8月30日公告,公司2021年1-6月计提资产减值准备451.61万元,其中应收账款坏账准备212.14万元,合同资产坏账准备164.49万元,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111.26万元,长期应收款坏账准备-36.28万元。
2021年10月29日公告,公司2021年1-9月计提资产减值准备621.69万元,其中应收账款坏账准备124.86万元,合同资产坏账准备437.58万元,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94.58万元,长期应收款坏账准备-35.33万元。
和仁科技称,这样做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的相关规定,非自选动作,是常规动作和规定动作。
有相关领域上市公司的高管表示,作为上市公司计提做财务洗澡,是普遍现象,企业的客户出现破产倒闭、注销或者欠账,最终不得不计提,每家公司都会有碰到,但是小概率事件。对方表示,一年要做三次计提减值准备,且年年如此,就不很常见,可以认为公司的客户质量不高,存在常年拖欠甚至赖账的情况。
有同行业人士表示,做医疗信息化服务,公立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是强势一方,货款两三年甚至更久一点支付是常态,因此对企业的资金压力很大,要求有一定的垫资能力,而和仁科技非行业领头羊,压力会更大。
曾陷股权转让、工程纠纷
在通策医疗之前,和仁科技曾想把控股权卖给国资。
2021年12月14日,和仁科技实控方杨一兵、杨波及磐源投资与科学城(广州)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转让完成后科学城信科集团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将成为实控人。当时签署的总转让价超10.78亿,科学城信科集团先付3000万诚意金。
到2022年5月14日,信披出来和仁科技和科学城信科集团终止转让,第二天也就是5月15日就和通策医疗签了转让合同。
通策医疗董事长吕建明在2022年5月份接受采访时透露,其和杨一兵相熟,2022年五一假期的时候就在决策收购和仁科技的事,用一周左右拍板决定。国资是否是来陪太子读书不得而知,但还没有宣布分手之前,通策医疗和和仁科技已经达成了一致。
在更早前的2019年,和仁科技和杨一兵还涉及一场股权转让的官司,最后原告撤诉。
根据裁判文书网的披露,一个叫徐德林的人因股权转让纠纷,起诉确认合同效力。杭州市西湖区法院于2018年11月14日立案后,2019年7月29日徐德林主动撤诉,这起案子就此了结。和仁科技2019年年报披露,该案的涉案金额是30万,诉讼结果是“诉请无证据而不成立 。”
另一起案子,则得以一窥和仁科技项目运作的模式。
2017年11月,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市卫健委招投标程序,与总承包和仁科技签订玉门市医疗服务小区智能信息化建设项目(HT)合同,和仁科技分包给杭州合琛科技有限公司,由合琛公司向北大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采购电子病历系统。但因为系统经常出现问题且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合琛公司更换其他系统并没有再向北大医疗信息技术公司支付剩余采购款。双方就货款问题打起官司。
在和仁科技官网首页,滚动张贴着多起中标的大红喜报。有知情人士表示,和仁科技在招投标方面的能力较强,能够中到单子,但后续的交付能力还缺点火候。
执意收购看中数据价值?
2022年5月15日,也就是通策医疗第一次要收购和仁科技,有859位分析师及投资者通过线上会议对通策医疗做调研。
对于收购的原因,通策医疗表示一直非常关注医疗信息化,认为未来的医疗离不开信息化。而且通策医疗一直在做信息化部署,一旦收购和仁科技,可以打通所有的信息传输环节,开发接入通策自己的医疗云系统,减少医生的重复性劳动,提高医生效率。
通策医疗收购和仁科技的话,可以实现完全闭环的统一管理系统,如电子病例动态化、云端化;完成个人云健康档案建设;打破传统医疗服务的场景壁垒,患者在线上线下、跨区域都能享受到医疗服务。
调研中通策医疗特别以美国的梅奥诊所为例。作为世界著名的私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梅奥诊所建立了全美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综合性医疗体系,2015年耗资15亿美元构建了自己统一的电子病理系统。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通策近年来多有提到医疗信息化,提到过梅奥诊所的模式,和仁科技在医疗信息化领域虽然不是领头羊,但也有一定的积累,数据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通策医疗要拓展市场进一步发展,通过并购比自己从头干起更有效率。
调研中就有人提到,为什么要收购而不是采取业务上的合作?通策医疗称收购具有投资属性,将信息系统包括通策云存储系统、ssc财务、人力资源全部以云的模式剥离给和仁来提供,但不具排他性。通策医疗董事长吕建明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收购是低风险、高收益。
通策说,和仁科技是目前的医疗信息化公司中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