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正文
沈奕斐《透过性别看世界》——读书笔记(2)

2023-05-30 08:30:00     来源 : 哔哩哔哩

第一章:社会性别概述

疑:没有哪种差异会受到如此普遍的关注?

有哪些常见的差异呢?


【资料图】

这些差异受到的关注比性别少吗?

摘:性别与社会性别不仅概念不同,而且它们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两种理念。

性别(sex)

社会性别(gender)

性别归属的二元分化体系——对个人而言,性别被一整套非常完整的社会体系从一出生就开始建构了。

人出生时,根据第一性征确定了出生证明上的性别归属;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完成第二性征的完全发育;

成长后要具有“正确的”性取向。

概:以上3中的1是仿佛毋庸置疑的客观事实,3是有待商榷的客观事实,3是社会建构的主观事实(即使是自认为性别意识还行的我,也出了问题,这三点都不是完全的客观事实,第一条的问题在于第三性确实存在,我们不能因为反对政治正确而忽视客观事实)

即使是现在,大部分人(尤其是男性,因为我是男性我更清楚)都是按照这个非常明确的二元体系下找到自己的性别位置并以此为基础为人处世的;(这个说明并没有那么强的针对性,只是客观事实如此,这也是为什么经常会说现在男性的标志性性别观念是落后于女性的,这并不是性别的问题,这是体系(蛋)先于人(后生之鸡)而对人进行构建的问题)

大多数人认为,二元体系的性别划分和发展是由生理特征决定的,具备客观性,合乎社会发展和道德观念,是日常生活的绝对基础;

如果我们进一步考察性别的复杂性,这种所谓的明确和客观就会遭到质疑。(问题从来不会被认为是问题,除非他们缺失和含糊不清到了已然成为问题)

概:性别其实是五花八门的。

男、女,这在普通人看来一清二楚的区分,但在科学上确实最为混乱的概念;(奥运会的性别划分实践就证明了对于性别的划分实际上复杂而极具争议)

生理和心理从不同层面上建构了不同的性别概念,从生理到心理都完全符合男性或女性的群体只占人类的大部分而已。(只要是普通的活着,就已经是我们最大的成功之一了)

摘:纯科学以不可辩驳的真理性面之于世,隐含着对社会及社会科学的轻视。(深以为然,明明是作为真理的门下走狗,却欲以翻身成为真理在人间的代理,拜科学教自此而生,希望有些朋友不要在这方面大肆发动他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又是联想到《遥远的救世主》中的天道就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拜科学教”的教众们就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之处狠狠用力,于这样的“贤者们”,真理的彼岸世界已然消逝)

概:进化的科学并非发生于真空之中,而是浸润于西方文化史中。(表面上“科学”的、客观的理论,也会受到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对同一现象可以作出不同的解释)

科学把大多数人的情况设置为“正常”,把少数人的情况设置为“异常”;(这种划分是医学—性事体制下知识权力的操作,以科学的形态为主流社会所接纳后其背后的权力机制就被巧妙地遮掩起来)

历史上甚至如今依然大量存在的“阳具中心主义”偏见;

固有的文化影响了性别观念,也影响了从性别角度来解释现实的真实性。

概:社会性别(gender):描述一个特定社会中,由社会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及责任。

社会性别是一种文化属性,强调性别的区分是由社会文化造成的,与生理差异的关系并不直接;(这是我在第二个场景中了解到文化属性这个概念,我对它感到好奇)

社会性别作为一种建构,并不会自动产生于生殖器或者基因染色体等这种男女间最主要的生理差异中;

社会性别的建构是通过叫、学、模仿、强化等过程精心建构的;(我们不会在意“狼孩”是狼男孩还是狼女孩,因为我们关注的是“狼孩”再现的狼的本质而不是人的本质)

社会性别概念的提出,是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性别”从生理、心理到文化进行颠覆的过程。

后天逐步习得的东西,在历史的长河中,常常会忘记了源头,而被看成是一种“自然”。

摘:社会性别的构成要素与分析框架

生理性别类型:婴儿出生时根据外生殖器的形状作出的划分;

社会性别身份认同:个体作为工作和家庭成员的社会性别自我感知;

社会性别化的婚姻和生育地位:社会允许或不允许的性交、孕育、生育、亲属角色等方面的实现或不能实现;

社会性别分化的性取向:社会或个人的模式化的性欲望、感情、实践和身份等;

社会性别化的个性特征:通过家庭结构和父母养育方式组织起来的社会规范化的情感的内化模式;

社会性别过程:包括学习、被教化、接受暗示、按照通过学习得知是适宜自己社会性别的方式行事、发展社会性别身份认同、在与社会性别化的他人交往时作为特定社会性别人员而“表现社会性别”、表现差异或控制等所有这些社会过程;

社会性别信念:对社会性别意识形态的确信或反抗;

社会性别展示:作为某一种类的社会性别个体,通过服装、化妆品、装饰以及永久的或可消除的身体标志等的自我呈现。

概:性别角色塑造的理论

身份理论:强调性别角色认同、接受和模仿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

社会学习理论:核心是模仿和强化,以行为主义为基础;

认知发展理论:性别角色的形成本质上是认知发展的一个方面,是个体对自己性别及活动特征的认识;

社会建构理论:性别角色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现代父权制文化建构的产物。

概: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气质:两性被社会所认可的性别特征,或是在人们脑海中被界定为不同性别的表象、行为和性格等;

我们生为男性或女性,但并非天生就具有男性气质或女性气质;

所谓性别特征是一种结果,但却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原因,从而进一步巩固大众对性别的刻板印象

性别角色: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常常被定型化;

传统角色定型化教育里,男主外女主内

公共场合中男人总是女人的老师

社会性别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发现这种刻板印象,反省这种现象,重新认识这种现象,然后决定是否要改变这种现象。

概:社会性别制度:

父权制(名词的滥用)

性/社会性别制度:一个社会将生物的性转化为人类活动的产品的一整套组织安排,这些转变的性需求在这套组织的安排中得到满足。(女人只有在某些关系中才会变成仆人、妻子,秘书等,才会有性别歧视的问题。而使得女人必须处于某种关系的系统中,并不是自然的,而是社会和组织安排的。)

劳动的社会性别分工:被社会认同的几种社会性别类型,以及在行为上、姿势上、语言上、情绪上、生理上表现这些社会性别类型的规范和预期。社会性别地位的评价取决于特定社会的历史发展状况;

社会性别化的亲属关系:对不同社会性别成员在生产和家务劳动上的安排。不同社会性别地位安排的工作强化了对这些地位的社会评价——地位越高,工作的声望越高,价值越大,获得的回报越多;

社会性别化的亲属关系:不同社会性别地位的家庭权力和义务。亲属地位反映并强化可不同社会性别之间的声望和权力差异;

社会性别化的性别模式:性欲望和性行为的规范化模式。不同的社会性别地位有所不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性别有更多的性权力,而从属地位的社会性别可能受到性盘剥;

社会性别化的个性特征:被社会性别规范模式化了的各种特征,这些社会性别规范包括不同社会性别的成员如何感受和行动等。关于他人在面对面的互动中如何行动的社会期待支撑着这些规范;

社会性别化的社会控制:对社会认同的行为给予正式或非正式的赞同和酬赏,对不被社会认同的行为冠以恶名、进行社会隔离、惩罚或医学治疗;

社会性别意识形态:对社会性别的地位尤其是对于不同地位的不同的评价的合法化。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倾向于通过使这些评价显得自然而压制对它们的批评;

社会性别形象:体现在生产社会性别地位并使之合法化的符号语言及艺术产品中的社会性别文化呈现和社会性别表现。文化是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支持之一。

社会性别机制:性别并非仅仅是性差异,而是各种社会工艺的产物,是社会工艺、体制化的话语、哲学上的认识论以及日常生活的社会实践的从产物。

性别的再现:性别再现是带有各种不同意义的社会位置;

性别再现本身也是性别建构:

性别的建构在不断地进行中

结构性别的尝试是建构性别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性别分层制度

社会性别是一个过程通过性别规范和性别角色的分野界定了男人和女人;

社会性别决定了社会地位;

社会性别作为一种结构,社会性别吧工作分为家庭的和经济生产的,使这种分工合法化,并组织人们的情感和性生活;

标签:

X 关闭

行业要闻
6月底前河南省实现“场所码”全覆盖 升级后的“场所码”有啥功能

6月底前河南省实现“场所码”全覆盖 升级后的“场所码”有啥功能

公安部推行新车上牌新规 便利群众快捷上牌

公安部推行新车上牌新规 便利群众快捷上牌

北京市经信局公布今年第三批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

北京市经信局公布今年第三批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

“520”迎婚姻登记高峰!深圳市民政局:高峰日扎堆登记可能影响体验感

“520”迎婚姻登记高峰!深圳市民政局:高峰日扎堆登记可能影响体验感

北京市东城区41条措施落地 2790家中小微企业享受政策支持

北京市东城区41条措施落地 2790家中小微企业享受政策支持

地球上最幸福的人!56岁非洲建筑师获普利兹克建筑奖

地球上最幸福的人!56岁非洲建筑师获普利兹克建筑奖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4.1级地震 震源深度21千米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4.1级地震 震源深度21千米

从东北到西北 他在“军垦第一城”规划着城建未来

从东北到西北 他在“军垦第一城”规划着城建未来

西藏米林“家庭农场”:引领种植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西藏米林“家庭农场”:引领种植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大雨洪水中的这7个瞬间,让我们流泪了……

大雨洪水中的这7个瞬间,让我们流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