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抗看靶点,双抗看平台。
(资料图)
虽然双抗概念看似简单,似乎只要随意将两个抗体拼在一起,就能得到一个更强的创新药。
但实际上,与小分子药物和单抗不同,其研发难度更高、合成路线更复杂、生产成本更高,也更加依托研发平台技术。
也正因此,随着双抗获批数量逐渐增多,市场热度随之提升。相应的,双抗技术平台也持续受到市场关注。
例如,拥有三个双抗技术平台的友芝友生物,虽然还只有一个管线进入2期阶段,但过去三年均在一级市场完成融资。
6月11日,友芝友提交港股上市招股书,更是二度冲击IPO。
不过,所有平台型公司需要回答的问题都一样:支撑公司估值的到底是管线,还是平台?答案必然是前者。
任何一家因为平台进击的公司,最终需要用实打实的“管线”,来击碎市场的质疑。这,也将是友芝友需要去回答的问题。
/ 01 / 基于平台的进击之路
平台型企业之所以备受追捧,核心原因之一是,药企基于平台可以“复制”构建诸多管线。友芝友也是如此。
目前,友芝友拥有3款双抗研发平台,分别为YBODY平台、Check-BODY平台及Nano-YBODYTM平台。
其中,YBODY平台是公司的主要研发平台。基于这一平台设计的双抗,可以与T细胞结合,拥有非对称结构,并且其与天然抗体相似,在体内的免疫原性较低。
M701、Y150、M802三款双抗产品,便是友芝友利用这一平台所研发。
其中,EpCAM/CD3双抗M701是公司的核心产品,目前M701已进入了Ⅱ期临床,用于治疗恶性腹水。友芝友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提交M701的上市申请,并在2026年第二季度实现商业化上市。
除YBODY平台之外,Check-BODY 平台、Nano-YBODYTM平台设计的双抗均为四价对称结构双抗。
Check-BODY 平台的优势在于对靶点的亲和力高,且纯化工艺与IgG型单抗类似,不同批次的生产质量稳定一致,生产规模容易放大。PD-L1/TNF-β双抗Y101D就是基于这一平台所设计,目前正处于一期临床阶段。
Nano-YBODYTM平台则可以设计基于单域抗体的对称型四价双抗,靶向VEGF/ ANG2的双抗Y400就是基于这一平台所设计。
立足于三大双抗研发平台,友芝友生物开发了6款双抗药物,开启了10条产品管线的进击之路。
/ 02 / 落实到管线的证明之战
似乎,市场也非常愿意为平台故事买单。
如下图所示,在双抗平台的加持下,2020年、2021年、2022年,友芝友完成了多轮融资。
最近一轮融资是2022年。在这次融资中,友芝友成功募集了2亿元,公司投后估值也达到了26亿元。
能够在寒冬之下完成多轮融资,说明了一级市场对于友芝友的期待。
当然了,对于biotech来说,最核心的价值,管线不在多而在于精。换句话说,平台的价值,还需要通过最终管线的价值来体现。
对于友芝友来说,虽然其拥有三款双抗平台、管线产品众多,但从2010年成立至今的13年时间里,友芝友暂无产品问世。
这也意味着,友芝友的双抗平台能否成功孵化出创新药是一个疑问。与大部分平台型企业一样,友芝友也需要通过更多的临床数据,证明自己的价值所在。
友芝友,要加油了。
标签: